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9.2%,全球贸易规模将远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前。在全球贸易低迷的背景下,中国出口增长远远超出预期。2020年11月,不仅连续8个月为正,而且显示出强劲的韧性,增速达到14.9%的年度最高水平。但从进口来看,继9月份进口额创下1.4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后,11月份进口额增速回落至负增长区域。
改革开放40多年来,中国社会生产力、综合国力、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飞跃,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。为了促进消费水平的升级,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的生活,海关不断提高了关税制度和实施措施扩大消费品的进口,进一步加强民生,有效地提高人民的利益。
减税涉及的产品包括多个类别。其中,第二批抗癌药物原料和特殊儿童所需食品实行零关税,人工心脏瓣膜、助听器等医疗设备和乳清蛋白粉、乳铁蛋白等婴儿奶粉原料实行较低关税。降低这些商品的进口关税,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,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,促进需求驱动型供给和供给创造型需求的动态平衡。
减税还包括中国已签署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大宗商品。由于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涉及的领域广泛,减税协定的范围一般基本涵盖双边贸易额的90%左右,减税带来的贸易促进效应尤为显著。截至目前,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。这项减税措施有两个时间点。一是1月1日,中国与新西兰、秘鲁、哥斯达黎加、瑞士、冰岛的双边贸易协定,以及与亚太贸易协定有关的货物,将进一步降低进口税率。蒙古部分进口货物开始适用亚太自由贸易协定税率。与中国-毛里求斯自由贸易协定有关的进口产品,按照条约税率执行,或者按照条约适用税率最低和最惠国税率的原则执行;二是关于中瑞双边贸易协定和7月1日的亚太贸易协定。再次实施产品减税,实施《信息技术协定》相关产品最惠国税率第六步减税。在国际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,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扩大进口,促进进口稳定增长。